2025年11月6日 高教舆情热点

微信图片_20251107095347_15_7.png

微博关注热点

【#一高校快递站设试衣间方便退换# 】

#驿站回应校内快递站设试衣间#近日,有网友在社媒发帖称,在北京一高校快递站点设有“试衣间”,并直呼新奇。帖子引来不少网友围观,有网友表示,这也太方便了,新衣服取了直接试,不合适现场退;也有网友质疑其安全性。11月6日,@密度财经 致电该高校驿站,工作人员介绍称,刚开设1个多月,也是为了方便同学们,可以理解为新买的衣服试了不合适,现场就可以退货。对此,你怎么看呢?

【#浙大食堂8块8大闸蟹是季节惊喜# 】

#浙大食堂清蒸大闸蟹已停售# 近日,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食堂售卖的清蒸大闸蟹火了,亲民的价格让众多网友羡慕。 浙江大学后勤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其定价机制依据校内系统进行设定,并非有意与校外市场价格进行对比。食堂内供应清蒸螃蟹,分两种规格,小的8.8元一只,大的12.8元一只。 不过,学校食堂会随季节变化推出时令菜品,“随着天气转冷,螃蟹已停售,避免销售剩余造成浪费。” 同时,工作人员补充道,校外人员经预约也可进入浙江大学,并在多个食堂用餐。(综合自经视直播、小红书)

【#拒绝贴标签式表达#】

#媚男标签不能随意贴# 某高校学生因答不上题被批评,便在公共平台给老师贴“刻薄”“媚男”标签,最终因涉嫌侵害名誉权道歉。看似师生纠纷,实则普法课堂,该被普法的,又何止一个学生?从“中式教育悲剧”“普信”到“剩男剩女”“油腻”……这些武断主观的标签不分场景、不讲逻辑、不顾影响,是该煞一煞这种“贴标签”之风了! “贴标签式”表达藏着两大通病:一是武断且主观,分不清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把主观评价当成客观事实,言之凿凿、理之寥寥;二是热衷黑话烂梗,概念模糊却极易传播,张口闭口就是黑话烂梗。给他人贴标签,不仅自辩困难,还涉嫌侵权。《民法典》明确保护民事主体名誉权,带有侮辱性的标签若导致他人社会评价降低,就可能构成侵权,具体是否违法需综合多因素判断。同时,这种表达还会助长网络戾气,让社会陷入互相攻击的“多输”境地,甚至让青少年理性思维还未形成,就已退化。 理性是文明之光,极端是争议之源。在这个人人可发声、可吐槽的时代,更需“先问事实、再说判断”的理性表达,拒绝随意贴标签,是网络平台与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四川一高校超市被指现阴阳价目表#,涉及酸奶面包卫生巾等,#店方辟谣高校超市出现阴阳价目表#:不存在,摆错了】

近日,网友反映,四川师范大学一校内超市存在收费乱象,常常出现“阴阳价目表”,很多商品实际收费高于标价,如标价4.8元面包收7元,12元的卫生巾收22元等。 该网友介绍,近日到该超市买一个牛奶,在牛奶底部标价3.5元情况下,收费4元。这类收费乱象主要存在于酸奶、面包、卫生巾等产品。如标价4.8元的面包收7元、20的牙膏收30元、12元的卫生巾收22元等。 11月6日,潇湘晨报记者致电该超市,工作人员表示,店里不存在“阴阳价目表”,但会存在一些商品错摆在别的标价点的现象,这一方面是供货商会放错,另一方面是学生拿了后也会放错。他们虽然每天调整纠正,但依然不能杜绝该现象。 该工作人员表示,店里收费采用机器扫描显示价格、然后扫顾客付款码收费方式。学生将错位的标价当做真实标价,所以觉得收错了。辖区狮子山市监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尚未接到相关投诉,会去了解有关情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