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校教育科研网接入用户的一封信
作者:admin 来源:信息化办 发布日期:2004-11-25
校园网用户:
我校教育科研网由市教委和我校共同筹资兴建。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天津市教育子网的一个子节点。自2000年进行建设并投入使用至今。经过校园网的一、二期建设和校园网改造工程,目前已经拥有上网节点近3000余个,以满足我校师生员工进行教学、科研、办公等诸方面的需要。
在广大师生员工使用过程中,对于我校校园网的网络质量、网络速度、网络内容等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化办)向各校园网用户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本着“服务于全校信息化工作”的工作理念,信息化办重视每位校园网接入用户的使用意见和建议,将不断地改进我们的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增进广大用户对校园网和信息化办工作的了解,现把一些情况介绍如下。
一、关于教育科研网的用途简介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它主要面向教育和科研单位,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互联网络。CERNET始建于1994年,是全国第一个IPv4主干网。截至2003年12月,CERNET主干网传输速率达到2.5Gbps,地区网传输速率达到155Mbps,覆盖全国31个省市近200多座城市,自有光纤20000多公里,独立的国际出口带宽超过800M。(详细情况请访问www.edu.cn)
我校校园网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一个接入用户,基于校园网的特性,我校校园网提供给广大师生的服务全部是基于教育科研网的,包括网络速度、网络内容等各方面。在教育科研网内部(注:所有网站的域名均为***.edu.cn),经信息化办测试速度完全可以满足访问要求。
二、关于外网访问速度的问题
校园网外网访问速度较慢一直是全校师生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经信息化办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多方调查了解,这是全天津市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根源在于教育科研网与外网(即公网:如电信、网通等各大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服务)之间“互联互通”的利益。据调查,目前全天津市绝大部分高校教育科研网的总出口带宽是155M,由于天津市各高校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从而造成外网的访问速度瓶颈(即从校园网访问外网和从外网访问校园网的速度远远慢于校园网内的访问速度),我校用户访问速度的快慢,除了学校内部用户增多外,更主要地也是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
三、关于网络访问的稳定性问题
我校教育科研网的接入路由和拓扑决定了我校网络的访问稳定性问题。目前,我校的网络路由构成如下。
校本部网络路由:校网络中心千兆上联天津医科大学网络中心,由天津医科大学网络中心千兆上联天津大学网络中心,并由此千兆上联清华大学网络中心。
泰达校区网络中心路由:泰达校区网络中心百兆上联天津工业大学网络中心,由工大网络中心千兆上联天津大学网络中心,并由此千兆上联清华大学网络中心。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而形成的网络路由规划是造成网络访问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校外教育科研网由于天津市市政施工,有时会造成教育科研网光纤的断裂,从而影响到我校校园网用户的网络使用。
四、关于部分网站出现不能访问的问题
一段时间,部分校园网用户反映有些网站不能访问,在接到用户反映后,信息化办网络中心一方面及时向教育科研网应急小组及天津大学网络中心、其它兄弟高校反映此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信息化办网络中心积极组织硬件厂商工程师进行全天全网检测与诊断,已经基本排查我校网络中心配置问题。并与上联节点联系,使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对于我校校园网的个别网站(如教室查课系统、图书馆网站、学工之窗网站等)有些用户反映有时不能够访问。原因是由于这些网站都是放在所属部门,并由所属部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没有放到信息化办网络中心机房进行二十四小时托管,所以遇到相关问题,请校园网用户及时与该部门联系解决。
五、关于校园网接入用户的网络维护问题
由于信息化办的工作范围的拓展,许多信息化应用项目都在一步步开展中。目前,已经进行的项目有邮件系统、防病毒系统、一卡通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学生管理系统、FTP服务、清华教务系统等,并且我校网络节点用户已经超出了原有节点用户的数倍(包括泰达校区网络节点的开通),造成网络节点维护工作也带来了具大压力。为了更好的保证节点用户的网络使用,信息办特制定了相关的网络维护流程(已经放于校园网公布栏内),请广大用户理解,并按流程进行网络维护。
随着我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着师生员工对网络使用的不断加强,信息化办将会继续加强每位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相信在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解、支持、鼓励下,我校的信息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
,
随着我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着师生员工对网络使用的不断加强,信息化办将会继续加强每位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相信在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解、支持、鼓励下,我校的信息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